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侠者大也

做一個願意傾聽內心聲音的踐行者

 
 
 
 
 

日志

 
 
关于我

文章做到好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事业做到此处,无有偶然,只是执着。年越而立,经世繁多,积累经验,善于管理,传道授业,精于培训,跨行解惑,实战把握。《沟通之道》《我们应该学习什么文化》《向军队学管理》《TTT内训师培训》《决战终端》《打造和谐团队》《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企业文化建设》《晋.魂》皆为精时之作,秉承“修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做人原则,诚心为企业寻找发展之道,寻求生存之法,寻觅现实之术。“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岸不知何处,心在此处,峰在此处。

别拿“艺术”搪塞对管理科学的无知  

2018-04-26 09:47:57|  分类: 管理真經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别拿“艺术”搪塞对管理科学的无知 - 智舵.管理咨询 - 侠者大也
 
用“艺术”掩盖对管理科学的无知,取代对管理科学的严谨探索。这是今天企业管理的百病之源。
文艺复兴之前的西方,宗教神权统治一切,也解释一切。电闪雷鸣,被解释成是触犯了神的天威;斑斓彩虹,被解释成是神的示现。
今天稍微有些物理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只是简单的物理学现象。电闪雷鸣,是带正、负电荷的云层接触出现的放电现象;而斑斓彩虹,无非是光线从空气到水气发生的光的折射现象。
可见,科学每前进一大步,神学就后退一大步。人类文明的进程,就是科学不断攻城略地的过程。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科学技术驱动的,都带来了人类财富的极大增长,并带来人均寿命的显著延长。
今天,神学和科学已经和解,上帝的归上帝,科学的归科学,二者不再纠结。
但有一个领域,却产生了一个类似的纠结,那就是管理。只是这次的争论的主角,不是神学和科学,而是艺术和科学。
你的战略落不了地,你的员工缺乏执行力,你研发的产品市场成功率很低,你创业的项目成功率更低,这些问题出现了,你去找谁?很多人不去找科学,而是去找艺术,找领导艺术、找战略执行的艺术、找创新创业的艺术。
我们用所谓的“艺术”掩盖了对管理科学的无知,取代了我们对管理科学的严谨探索。这是今天企业管理问题的百病之源。
工业时代的管理,本来就兴起于泰勒的科学管理,这是一套有明确的假设、明确的范式、可以被验证的系统。正是科学管理大幅度促进了分工和效率,让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这样肇始于科学的管理系统,缘何经历了百年的进化,成了靠“艺术”来搪塞的学问?
我将这个问题看作是一个学科体系的容错区间问题。以农业为例,一个农学家可以完全基于科学去育种和种植,当然,作物的品质和产量要好得多,但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只要有基本的耕种的经验并付出辛劳,也可以种植出作物,甚至在非洲,只要随意撒些种子,也有一定的收获。
我们说,农业领域,就是一个容错区间很大的学科,尽管和严谨的农学家比,农民可能犯了很多错误,但仍然有结果输出。
这样的学科,人们对科学的要求,自然就低了很多,而“艺术”经常就由此溜进来。
反过来,我们看很多的高科技的领域,比如说微电子、IT、复杂的机器制造,只要出现一个小的错误,产品可能就完全不能用了。
这样的领域,容错区间极小,我们通常在这些领域内,更追求科学,“艺术”被压缩到看不见的地方
管理之所以被很多人拿“艺术”说事,就是因为管理就是一个容错区间很大的学问。
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人,一个没有受过任何管理科学训练的人,也可以成为一个管理者,只是这样的管理者可能是低效的,但至少他还是输出了成果,而不是当下就“死机”“掉线”。
正是管理的高容错性本质,造成了很多人将管理看作艺术而非科学。管理当然不排斥艺术,但是留给科学的空间,还大得很呢。
在现代研发体系被建立起来之前,发明还是聪明人的艺术,没有人知道这个艺术灵感什么时候有,当研发体系被建立起来以后,发明变成了一个受过基本科学训练的人都有的能力,艺术的玄妙退却了。
在科学管理之前,管理还是作坊式的,低效率的,泰勒将秒表带入管理,一切工作都被重新分工和设计,现代大规模制造终于找到了与其相匹配的科学形式,人类快速进入丰裕经济。
研究产业发展史,几乎所有的大企业,最终都倒在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手里。
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克里斯坦森没有分析大企业的管理艺术和领导艺术怎么就不如小企业的管理艺术和领导艺术,相反,他发现了大企业的决策体系、运营体系和价值观体系,是如何系统化、结构化地限制了他们去探索那些能够带来自我颠覆的技术和产品,这就是创新者的两难困境。
这理论不仅解释了小企业如何生,也预测了大企业如何亡。
今天,互联网深刻地影响了管理,一些新的管理实践,尽管还没有被完全科学化,但无一不是显现着科学的光辉。
维基百科借助互联网这样的科学平台和简单的群体协同规则,已经组织上百万人进行有效的协作,让一帮普通人能够制作出比专家更有价值的百科全书。而并不是靠创始人的卓越领导艺术。科学的平台,科学的规则体系,让管理变成了自我管理。
这是管理科学的新进展。与上个世纪初的科学管理相比,这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新科学管理,还没有被范式化、程式化。但这样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当然,有人一定会问,科学有没有它的极限?或许有,但是今天问这个问题,是不是早了点? ■
  评论这张
 
阅读(467)|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